新聞中心
News Center社會的發(fā)展是一個從國家出發(fā),聯系世界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逐漸上漲,中國已然成為了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一份子。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逐漸密切,貿易往來也逐漸增加。不過隨著貿易往來的逐漸深入,生物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個協(xié)調的生物圈,如果外來物種打破了生物圈的協(xié)調,那么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可能遭受破壞,這種現象就是生物入侵。貿易往來的增加,給國家提供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為生物入侵提供了途徑。事實上,生物入侵一旦發(fā)生,想要遏制難度就非比尋常,所以避免危害的有效方法,是在生物入侵發(fā)生前就防患于未然。
為了針對外貿進口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國家檢驗檢疫機構在出入境口岸都設立了嚴苛的防線。而這道防線針對的正是對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可能造成破壞的外來生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外來生物不僅僅包括存在安全隱患的寵物,還包括可能引起環(huán)境災害的昆蟲,以及肉眼無法察覺到的微生物。
事實上,這個行為針對的不僅僅是進口安全,還有出口品質。和中國一樣,其他國家同樣重視進口產品的安全問題,如果中國出口給其他國家的商品存在生物入侵的隱患,勢必會影響其對中國商品的態(tài)度,從而可能直接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
目前,針對進出口商品檢測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有用于現場檢測的技術,也有在在實驗室進行的定性定量分析技術。而其中,又不少技術針對是細菌、病毒。細菌、病毒作為生物入侵的“主力bu隊”,其可怕程度不僅僅停留在其危害,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容易隨著植物的繁殖一代代傳播下去,并且體積微小增加了檢驗難度。
若要提到細菌、病毒的檢測,相對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取樣觀察。目前顯微鏡技術發(fā)展前景廣闊,許多細菌借助高倍光學顯微鏡就可以觀察,而即使是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的病毒,借助電子顯微鏡也可以讓它無所遁形。此外,如果想要進行更加精細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借助生物質譜直接分析進出口產品上的病毒、細菌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測序技術在這方面的運用也非常普遍,借助基因測序技術得到的病原體分子序列可以直接用于檢驗檢疫的過程中。我國就曾經有過自主完成進口葡萄苗檢驗檢疫,并用實際成果讓國外刮目相看的案例。
除了這些之外,中國在產品的防疫工作上的成就也同樣不容小覷,袁隆平教授通過雜交水稻的手段,讓病毒無法傳播到下一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事實上,在這個進出口貿易逐年遞增的時代,守護好產品安全,是守護好進出口貿易的根本法則。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科技之盾終守護的,其實還是國家的發(fā)展、百姓的健康。